〇 您的位置:首页 > 欧洲 > 欧洲风光 > 奥 地 利

哈布斯堡王朝的宝石:格拉兹

作者:钰龙 来自:欧华热线 时间:2005-12-1


  练取意大利建筑风尚的中欧古城

  格拉兹( Graz )位于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州( Steiermark )境内,也是该州首府,南距斯洛伐尼亚(Slovenia)边界不过三十多公里。这座人口不过二十五万的古城,是奥地利境内仅次于维也纳的第二大城。但与其它欧洲名城比较起来,位于穆尔( Mur )河畔的格拉兹算是座迷你而建设集中的小城。

  因位居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地区十字交汇点的地理位置,格拉兹自古以来就是阿尔卑斯山以东的文化重镇。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城内一幢幢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物,使得格拉兹在1999年十二月成为奥地利第五处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重要历史遗迹。

  格拉兹曾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且是中世纪重要的贸易城市。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后,一直到查理曼大帝统一欧洲之前,格拉兹都被邻近地方的民族统治着。十世纪时匈牙利人入侵当地,直到半个世纪后才撤离。这时格拉兹也才开始有了较具体的边界,而格拉兹的斯拉夫语古名 [Gradec] (意为 [城堡] ),也是出于这个时期。

  1140 年,势力扩及巴伐利亚至匈牙利一带的波西米亚国王鄂图卡三世( Ottokar Ⅲ)占领格拉兹后,格拉兹开始成为施泰尔马克地区的首府。此时期城中除了有贵族阶级外,还有大批工匠和商人。另外,还有大批犹太人居住在特定区域,但到了十五世纪,这些告借贷放款维生的犹太人全数被驱逐出城。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全盛时期

  十三世纪末,哈布斯堡( Habsurg )王朝的国王鲁道夫一世( Rodolf Ⅰ)从鄂图卡三世手中夺取格拉兹。一三七九年纽仑堡条约签定后,格拉兹正式纳入哈布斯堡王朝的版图。当皇位传至李奥波德三世( Leopold Ⅲ)时,格拉兹开始向外扩展,并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而真正让格拉兹发展成重要城市的关健人物,则是十五世纪中叶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腓特烈三世(FrederickⅢ),他在格拉兹兴建他最喜爱的行宫,一连串宏伟的建筑物也在这个时期兴建完成。自一四三八年始,格拉兹已在逐步发展中,腓特烈三世更加把劲地开始兴建城墙。

  十五世纪时,为应付土耳其和匈牙利人的入侵,格拉兹逐渐展开防御性要塞的兴筑工作。1480年年土耳其人长驱直抵城门,这个事件后来还被绘成一幅名为 <上帝降灾> (Plagues of God)的壁画,长期展示在当时为皇家教堂的大教堂(Dom)南面墙壁上,这幅壁画也成为格拉兹旧城内哥德时代绘画的代表。

  腓特烈三世的继承者是马克西米连一世( MaximilianⅠ)皇帝,虽然他在格拉兹居留的时间不长,但仍大兴土木建设这座城市,一四九九年还在王宫( Burg )中增建了双曲(double winding)徊旋阶梯。

  到了十六世纪,土耳其人仍然不断入侵,再加上宗教改革的纷扰,格拉兹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为了一劳永逸,杜绝外患,斐迪南一世(FerdinandⅠ)自十六世纪中叶起,开始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Lombardy)地区广徵工匠和建筑师,以新的技术及风格重修格拉兹自中古时期便遗留下来的防御工事。也自此时起,格拉兹真正成为奥地利抵抗土耳其人的根据地。

  意大利建筑师打造出的城市

  以文艺复兴式风格兴建的防御工事,最著名的当属至今犹存,雄踞于斯洛斯山( Schlo berg)头上的钟楼( Glockenturm )。这座建于1588年的钟楼是由来自虐格诺( Lugano )地区的多明尼哥,阿利欧( Domenico dellAlio )所设计,如今已成为格拉兹的地标。这位才华洋溢的建筑师在格拉兹也留下了施泰尔马克地区最重要的文艺复与式建筑,也就是位于旧城中心的兰德宫( Landhaus )。

  1614年,斐迪南二世(FerdinandⅡ)委任他的宫廷建筑师波米斯的裴特罗( Pietro de Pomis )在大教堂边,兴建一座深具纪念性的陵墓(Mausoleum)。这座庞大的建筑现在已成为哈布斯堡王朝最令人瞩目的陵墓及奥地利境内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且是格拉兹当地建物由文艺复兴转变成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建筑。

  1618年则是格拉兹由盛转衰的关健,因为斐迪南二世在这一年被推举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次年,斐迪南二世便将皇宫和所有贵重的宝物,艺品、皇家乐团全都移往维也纳。随着宫廷的迁移,格拉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大不如前,这也是巴洛克时期建筑未能在格拉兹大规模发展的原因之一。虽然如些,一直到一七四九年之前,格拉兹仍旧是奥地利内地的行政首府。

  战争留给后世的惟一产业

  十七世纪末期,土耳其人与匈牙利人再度进犯,战役夹杂着黑死病疫情,使格拉兹在1680年时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当年战事频繁是格拉兹如今拥有为数众多古代兵器与军备的背景因素,这些古物后来被都收藏在博物馆中,包括了骑士装备、战马盔甲、武器等一应俱全,这些丰富的古兵器收藏也是了解中古欧洲战事装备的重要资料来源。

  十八世纪起,奥国终于完全摆脱鄂图曼土耳其帝国进攻的阴影,开始与开明专制的政治潮流整合,格拉兹内地首府的角色也因而渐渐弱化。

  与西欧各国一样,格拉兹在十八世纪期间,也经历了一连串的政治及社会变迁。亟思改革约瑟夫二世(JosephⅡ)关闭了当地十六座修道院中的九座,同时,大批原本由修道院收藏的图书也进了大学的图书馆: 1773 年原由耶稣会建立的学院,也因耶稣会的解散而改制为国立大学。

  十八世纪末,旧城区开始向外延伸,但开始萌芽的经济却随着法军的入侵而成长缓慢。法国曾前后三次占领格拉兹,第一次是由拿破仑亲自领军的 1797 年,第二、三次分别为 1805 年及 1809 年,虽然奥军英勇抵抗,但防御工事还是在 1809 年后被完全撤除。1839年时,原初的防御要塞被辟为一座占地广大的公园。

  十九世纪中叶,难敌政治改革狂潮的奥地利皇室,处心积虑地倡导艺文活动,企图以此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并借以苟延其君主专制政体。此时,华尔兹之类的休闲活动在中产阶级社会中蔚为流行,城中的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带动了格拉兹的艺文活动。同时期,大量的现代建设工程在城中展开,旧城成为格拉兹重要的商业和社会中心,诸如市议会等重要的建筑物在市中心拔地而起,新的大学、歌剧院、犹太会堂、银行、旅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全速发展中的格拉兹更与近代历史息息相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被塞尔维亚人暗杀的斐迪南大公就是出生在格拉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被并入城区的区域扩大,古老的旧城中心益形缩小,随着工商业的日益繁荣,格拉兹俨然成为一座现代化都会,一座座新式的现代建筑在格拉兹城内出现,深具历史意涵的旧城区在经济发展的脚步中,面临与战争一样残酷的威胁。

  自七十年代起,格拉兹在一群有识之士的积极奔走下,开始展开维护旧城的运动。经过一番协调后,格拉兹终于突破了经济利益而牺牲宝贵历史遗迹的城市发展瓶颈,旧城区更于1999年通过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审查,这无比的荣耀除了肯定格拉兹市民维护历史古迹的努力,也为经济发展与古迹维护的不相冲突,作了强而有力的见证。

  展现北义文艺复新式风格的兰德宫

  格拉兹众多古建筑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位于旧城中心、建于1557至1565年间的兰德宫,该宫由意大利建筑师多明尼哥·阿利欧所设计。1543年斐迪南一世由意大利北部地区广征工匠和建筑师来巩固格拉兹“奥地利内地首府”的城市地位,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除了今日已成为格拉兹标记的钟楼外,就是这座兰德宫了。

  十六世纪上半叶时,意大利文艺复兴式风格已在格拉兹出现,但文艺复兴风格真正具体成形,还是在兰德宫开始建设的这个时候。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反映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首重对称和空间的布局,力图振兴古典时代的美感取向。就教堂建筑而言,以圆顶和希腊式列柱来取代前时期的歌德式尖顶与门廊,室内装饰主要采用刻饰墙壁与彩绘天花板。就宫邸建筑而言,北义弗罗伦斯(Firenze)的宫邸典型多有着端庄的样式,建筑主体绕着一个利于采光、通风的中央庭院而建;造型上参考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形象,以古典柱式装饰建筑立面。

  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潮在十五、六世纪时传遍了全欧,又因着地方传统的影响,各自发展出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的文艺复兴式建筑。这股风潮也直接吹向了意大利的北方国奥地利,这也是格拉兹俨然如一座文艺复兴城市的背景。

  兰德宫这座有着优美列拱与田园式(Arcadian)庭院的建筑物,便是仿造伦巴底地区某幢宫邸的形式来设计兴建的。建筑物的结构呈口字形,然极具特色的是,口字形建物的其中一面,只有拱廊而没有楼房,这样的空间设计仿佛有开放剧场般的趣味性。此外,主建筑共三层楼高,主要楼层除了有相当宽敞的徊廊外,徊廊外半圆形的拱窗使得典雅的建物感极富韵律感。另有一排精致的窗户,采用典型的长方形样式,窗上则有三角楣装饰,洋溢着浓厚的文艺复兴式风格。兰德宫且被认为是意大利以久地区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宫邸之一。

  披戴中世纪 风华与邻国文化的老城

  大广场与周边

  大广场(Hauptplatz)初建于一一六0年,自中世纪起就是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广场上的市政厅(Rathaus)建于1550年,是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新式建筑。大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座约翰大公(Archducke Johann)雕像喷泉池,以纪念这位施泰尔马克亲王在当地兴建博物馆的善举。

  大广场西南边的圣方济教堂(Franziskanerkirche)建于1240年,是城中另一座著名的宗教建筑,教堂内部的装饰全为近代作品。介于圣方济教堂及大广场之间的建筑物,清一色是古典建筑遗迹,一些古老墙面的装饰则带有华丽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

  外简内富的大教堂

  大教堂建于1438至1462年,是腓特烈三世下令兴建的皇家教堂。这座晚期哥德式教堂南面的外墙上,有一幅名为《上帝降灾》的壁画,主旨是为了请求上帝的宽恕:画面中共有三个灾难主题,分别是于1480年发生在施泰尔马克地区的蝗灾、土耳其人入侵及黑死病。这幅壁画现今正在修复中,以迎接2003年欧洲文化城市年的到来。

  大教堂在查理二世(Charles11)大公居住在格拉兹期间变得重要起来,这位大公还将耶稣会士召来以搞衡新教的扩展。自此的两百年间,大教堂皇一直由耶稣会士所掌控,内部重要的装潢也多在这个时期完成。十八世纪初期大教堂内部除了本身的建筑结构外,几乎全翻新成巴洛克式装潢。1773年教皇克里门十四世(Clement XIV)解散耶稣会后,大教堂内原本的教区教堂、皇家教堂、耶稣会教堂终于演变为今日的大教堂。

  斯洛斯山上的要塞遗迹

  位于斯洛斯山上的要塞遗迹是格拉兹的历史起源地之一,格拉兹带有“城堡”意义的旧名(Gradec),就是源出于此。从旧城通往要塞的道路有两条,其中一条是有数百层除梯的人工步道。昔日要塞的城墙和军事设施在拿破仑入侵格拉兹时全遭拆除,少数残存的古迹,最有名的当属建于十三世纪的钟塔(Uhrtrum),该塔不仅是俯瞰整个旧城区的最佳据点,且是格拉兹的象征。

  在山丘上还有另一座建于一五八八年的钟楼,每到正午时分,就会响起洪亮的钟声。目前除了零星陈列着昔日的军用大炮外,要塞遗迹已不再具有兵家的肃杀气息。从1818年起,地方政府开始将斯洛斯山上的土地开发为休闲公园,历史遗迹则成为游客流连不绝的纪念公园。

  州立军械博物馆

  在十六世纪初土耳其攻占欧洲时,格拉兹扮演了相当重要的防御角色。当时的奥地利在基督徒和回教徒的战争中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前哨,为了战争需要,产于格拉兹附近俄兹堡(Erzberg)的铁矿被大量制成枪、盔甲和刀剑等武器,这些武器的制造与改良由施泰尔马克、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和德国的工匠所负责。从1551年起,大量的军备武器囤聚于格拉兹城墙内的库房,并由专人保养管理。这批军械在1643年被移往一座文艺复兴式宫邸中,这座豪宅也就成了一座军械库。

  十八世纪时土耳其军队撤出欧洲,随着烟硝弥息,格拉兹军械库里的武器开始生锈毁坏。半个世纪后,在玛利亚·泰瑞莎(Maria Theresa)女皇的御旨下,保留了这座象征格拉兹英勇御侮的军械库。如今,该军械库被改立为州立军械博物馆(Landeszeughaus),馆中各式各样的军备武器总数超过三万两千件,包括三千三百副盔甲、超过七千八百件小型武器以及珍贵的全副战马盔甲。就藏品的质与量而言,可说是全世界最重要且最傲人的中古兵器博物馆。

  王宫与斐迪南二世陵墓

  现今为施泰尔马克州政府所在地的王宫,为昔日城堡的一部分,也是当年腓特烈三世的宫廷所在地。可惜的是,这座宫廷的重要部分在十九世纪时遭到拆除,只留下由腓特烈三世之子——马克西米连皇帝所建的哥德式大厅、一座晚期哥德风格的小教堂,以及一座相当美丽的十五世纪哥德式双曲徊旋梯。

  斐迪南二世陵墓与大教堂紧紧相邻,且与圣凯瑟琳礼拜堂(St.Catherine’s Chapel)合而为一。这座建于一六一四至一六八七年的礼拜堂及陵墓,是格拉兹从文艺复兴建筑演变至巴洛克风格的巨作。这座在西欧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建筑物,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奥地利境内最大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巨大的陵墓建在椭圆形的土地上,由上空看来,整个建物呈拉丁十字形,其圆顶也为格拉兹旧城区勾勒出醒目的天际线。

  文艺复兴城

  格拉兹旧城中心有近五十个被徊廊围绕的中庭,俨然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城市,这在整个日耳曼语系地区中,可说是绝无仅有。许多建筑物的门面洋溢着丰富的文艺复兴风格,尤其是一排排的红瓦屋顶,彷佛龙脊一般整齐,散发着地中海式的风情。

  悠游城绿色村镇别有兴味

  格拉兹所属的施泰尔克州是奥地利境内最重要的农业州,这样的人文背景使得格拉兹近郊罗列了无数风景如画的地方。在邻近的森林与小镇之中,景色最令人难忘的当属位于格拉兹北郊的佛罗雷敦(Frohnleiten)。这座只有数千居民的小镇,因着穆尔河流淌而过,风景格外瑰丽。晴天时,河畔小镇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佛罗雷敦镇初建于十四世纪,起初是为了保护穆尔河上桥梁而建的山中城镇。十五世纪时,小镇的命运与格拉兹大致相同,黑死病与土耳其人的入侵,使得佛罗雷敦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势,十六世纪末的大水更淹没了整个山城。十八世纪土耳其人败退后,小镇的经济得以复苏。然好景不长,1763年,美丽的小镇竟然在雷击中被烧毁。1809年,由于镇民英勇抵抗渡河来袭的法军,因此除了滨河的几座房屋之外,全镇遭到法军焚毁的噩运;1822年再度因祝融之灾而受殃。

  直到1844年,铁路的通达使小镇的经济得以全面发展。当1867年镇上的水疗中心成立后,佛罗雷敦终于成为相当受欢迎的体闲胜地。1984年起,又连续六次赢得施泰尔马克州的花艺装饰首燕展,已为这座被森林环绕的小镇带来新兴的花卉商机。

  浏览佛罗雷敦可由格拉兹坐火车或开车前往,但车子只能停在镇外。过桥进入昔日城门的拱墙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半边的雄伟巴洛克大教堂。大教堂外观一点也不特别,但内部却有相当精致的巴洛克式装饰。大教堂的钟楼建立在教堂之外,教堂后有一片相当广大的庄园,富有南欧的农庄风味。巴洛克大教堂前就是占地广大的市镇广场,无数商店、咖啡座、精品店林立两旁,而每一幢房屋都有鲜艳活泼的漆彩。若是深秋来此,不远山头上的森林红叶更是令人迷醉。

  介于弗罗雷敦和格拉兹之间还有一座叫施杜宾(Stubing)的小山村,村中有一座占地一百五十英亩的奥地利露天博物馆(Austrian open-air museum)。广阔的户外博物馆有九十座受到保护的原始农庄,这些农舍来自奥地利各州,里面还展示着昔日农人所使用的农具和机器。该馆只在每年的四月至十月间对外开放,这段期间每逢假日,这儿总是吸引了许多家庭前来游玩。

  除了这两处地方,紧邻格拉兹城外还有许多可健行踏青之地,其中占地辽阔、四面都是沃野平畴的修克尔(Schockel)更是格拉兹市民的最爱。海拔高一千五百公尺的原野山林,在晴天时会有不少穿着传统服饰的当地居民,循着山野小径一踏青而过。

  游程规划

  格拉兹旧城区相当迷你,仔细逛起来,半天左右的时间就已足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遗产的审查极为严格,因此格拉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旧城区为位在穆尔河右岸的那一部分,虽然左岸也有相当有意思的建筑物,然并未列入保护范围。

  游览旧城区可先爬上原为要塞的斯洛斯山头,在钟楼上可将整个格拉兹红瓦白墙的美景尽收眼底。安步当车是游览格拉兹最好的选择,不过若是在2003年前来到格拉兹,旧城区有相当多重要的景点正在大兴土木,以迎接欧洲文化城市庆典的来临。游览格拉兹旧城区一天的时间绰绰有余,不过格拉兹近郊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山村、小镇和绿野,若有余裕,可以再前往修克尔、施杜宾以及弗罗雷敦等地。

  交通指南

  奥地利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抵达格拉兹,由维也纳前来车程两小时三十分,从莎尔斯堡来此约三小时三十分,从茵斯布鲁克出发约需五小时三十分。从这些地方前往格拉兹的车次相当多,而且无论从哪一个城市前来,沿途风景都如诗如画,尤其是从莎尔斯堡及茵斯布鲁克来的班车,沿途阿尔卑斯山脉的景色美不胜收。

  住宿资讯

  格拉兹有多家旅馆,只要不是旺季,可以不必事先预约,但若是在旅游旺季,尤其是2003年格拉兹欧洲文化城为期一年的庆典开始时,住宿将是一个大问题。若预算够的话,格拉兹旧城区对面有数家同一个家族经营的旅馆,如五星级的卫斯勒(Wiesler)旅馆与四星级的丹尼尔(Daniel)旅馆、卫特舍(Weitzer)旅馆等,这几家大旅馆都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内部装潢一流。家族经营的旅馆不同于一般国际性连锁旅馆的“规格化”,它们多了一分令人熟悉的亲切感。

  其他事项

  1. 格拉兹像奥地利境内其他观光大城一样,治安良好,街道上也没有行乞者,社会福利政策在这个小国家里有相当令人激赏的成绩。

  2. 使用格拉兹悠游卡(the Graz-Card)可免费搭乘市区大众交通工具三天,并享有博物馆、歌剧院、主要景点门票及市区旅行团团费八折的优惠。

责任编辑:钰龙 文章页数:第[1]页 
 ○ 新闻评论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保留你的昵称)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本页手机二维码↓

①手机/平板扫描打开即可
阅读本文。②在微信中:发现→扫一
扫,打开,点击右上角的 ... 可将
本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级分类列表
德国风光
意 大 利
奥 地 利
欧洲其他
站内文章搜索





本类阅读排行
·漫步维也纳森林倾听美妙乐声
·哈布斯堡王朝的宝石:格拉兹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维也纳-茜茜公主的皇宫
·美泉宫没留住茜茜公主
·多瑙河女神—维也纳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罗马废墟
·维也纳—霍夫堡皇宫
·维也纳—内环城路
贊賞鈺龍網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