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您的位置:首页 > 青田 > 青田风光 > 鹤城新貌

太鹤八景:传承青田生态人文景观的文化胜地

作者:钰龙 来自:欧华热线 时间:2017-6-14

  太鹤山,位于青田县城北面,因古时白鹤栖息而得名。相传道士叶法善在此炼丹得道,跨鹤升天而去,故又名“试剑石”、“丹山”,为道教胜地第三十洞天。太鹤山以古松奇石为景观,以人文墨迹为特色,以精美传说为点缀,构成了“浙江省内县城公园中文化品位最高的文化名园”。太鹤山主要有八大景观,分别是谢桥春晚、丹山溅玉、仙乡问鹤、环翠孕秀、望江舒啸、混元试剑、滴露点易、抚松听涛,这八大景观各具特色,各具风采,成为世代青田人传承生态人文景观的文化胜地。

谢桥春晚

  在青田第二中学操场右侧,有一座被风雨冲洗了千年时光的凉亭,这里是太鹤山主要入口,也是太鹤山的入口之景,称之为“谢桥春晚”。那个有八角造型的独特凉亭,檐角黄龙腾飞,栩栩如生,名唤“谢桥亭”, 青田人喜欢称之为“八角亭”。相传,东晋大诗人谢灵运在永嘉郡任太守时,当时青田称芝田,隶属永嘉郡管辖范围。一天,谢灵运带着一班随从来芝田察访民情。芝田正遭百年不遇的旱灾,谢灵运得知后十分忧虑,便顶着烈日带领工作人员到太鹤山上周围寻找水源。一路上,他被太鹤山的奇松怪石深深地吸引着,目睹仙鹤飞翔,硕大的灵芝长势喜人,他赞叹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这样的灵秀山中,肯定有神灵在,于是在山上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希望上天能体谅芝田乡民的疾苦,施一场雨,缓解旱情。他正要下山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望着苍穹,云层越来越低,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不一会儿,倾盆大雨如约而至,随从们手忙脚乱地为谢灵运挡雨,谢灵运全身还是被淋透。在山脚民房的屋檐下躲雨时,他对随从说,在这里建个凉亭,让大家躲雨和憩息该多好啊!后人为了感念谢灵运体恤百姓的困苦,就在此处建了一座凉亭,命名为“谢桥亭”来纪念谢灵运。“谢桥亭”三个字,是近代北大教授、作家、翻译家、书法家、民盟代主席楚图南题的字。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石柱上题谢灵运的诗句“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字迹苍劲有力,灵活舒展。

  入口广场的左侧是青田县第二中学,中学大门旁坐落着一座白墙黛瓦,飞檐峭角的复式四合院,它是刘府祠,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和帝师刘基的宗祠祠堂,初建于明嘉靖十年,2011年,由县政府注资修缮。刘基运用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韬略,辅助朱元璋开创了一个盛大的王朝,他的大部分子孙后代都居住在青田境内,刘府祠内有着刘基的生平事迹和他子孙后代的分布情况。

丹山溅玉

  沿上山石阶拾阶而上,小溪清澈见底,终年流水潺潺。被溪水冲击过的山石,收敛了狂野,没了棱角,显得温和宁静。抬望眼,太鹤山第二景“丹山溅玉” 出现在溪水中间的小桥上,此处的凉亭叫“迎翠亭”,也称“溅玉亭”。溪流从龙口里喷射而出,巨大的水花喷在石头上,如碎玉四溅。旁边百年的榕树,临水而立,树根扎在溪湾里,树冠蔽日遮天。坐在凉亭里小憩,小溪、流水、榕树相映成趣,让人的思维宕入悠悠的流水,随着溪流远去。

  小溪的水是从北面的季庄、上山湾、风门亭方向汇集成溪流,千峰百转,顺势而行,经过此处,再流入瓯江。太鹤山管理用房外边,有一座小桥,用乱石堆积而成的,称之为“神仙桥”。相传,有一个夏季,连续几天的暴雨,此处溪水暴涨,浸没了原来的小路,人们无法从溪边回家。此时,正有两个着蓝白长衫,气宇轩昂的人路过,看到村民们在暴涨的溪水边心急如焚。于是,两人从旁边搬过一些石头,随意砌成一座小桥,让村民回家。村民们正要感谢这两位好心人,筑桥的人却瞬间不见了。村民们知道碰上了神仙,就叫这座桥为“神仙桥”。如今的人们看到这座桥的时候,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解之处,所有堆砌的石条没有一块是平整的,没有其他的任何辅助材料,用泥土和石头构筑了一座拱形小桥,也许这个传说是最好的诠释方式。

仙乡问鹤

  假如把太鹤山喻作一个人的话,仙鹤和奇松怪石便是他的灵魂,摩崖石刻和民间传说是他的肌体,花草植被是他的衣裳。

  太鹤山从1982年成为县城的城市公园,我国著名书画家诸乐三题了“太鹤公园”四个大字的牌匾挂在大门的入口处。从大门进入,便真正进入了太鹤山。“仙乡问鹤”是太鹤山的第三景,此处的凉亭称为“问鹤亭”,亭中两条石柱上的楹联写着“何事别寻仙境界,此山旧时鹤家乡”,亭名牌匾和石柱上的楹联都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这楹联中的“鹤家乡”,指的就是我们的城镇。太鹤山,因古时候有众多的白鹤栖息此地而得名。南北朝时,青田所属温州永嘉郡管辖范围,据晋《永嘉郡记》记载:“青田山古时有双白鹤,巢于其上,年年生子,长大便去,只余父母一双,精白可爱,多云神仙所养。”南北朝时的梁元帝萧绎《鸳鸯赋》中有“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日难之雁,从来共归,双飞兮不息”的句子。诗人杜甫的《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曾有“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的诗句,足见青田太鹤山产鹤的历史之久远,影响之深广。

  城镇之所以称“鹤城”,跟仙鹤居住在太鹤山息息相关。关于“鹤城”的传说版本有很多,都与白鹤有关。其中有一个传说称,太鹤山居住着两只白鹤,每天清晨都要绕城飞三圈,之后停留在居民区中恭子殿前的一棵松树下休息(现老越剧团旁)。这棵松树是一户孤寡老人的,一天,有个识宝的瑞安人来殿前进香,看到了这棵松树,闻到松树里散发着仙气,他便找到那老人,要出高价要买这棵松树。老人不愿卖这棵松树,瑞安人只好悻悻而去。几年后,青田周边地区瘟疫蔓延,很多人上吐下泻,不治身亡。这时那个要买松树的瑞安人找到了老人,原来瑞安也有瘟疫蔓延,他告诉老人这棵松树是仙树,可以治百病。老人和瑞安人迅速取这棵树的松针泡水给得瘟疫患者喝,并把松树枝条折下投到水井、瓯江里,瘟疫得到了控制。之后老人让瑞安人带走一些松枝,救瑞安那边的瘟疫患者。人们为了感念仙鹤及仙树的救命之恩,根据白鹤每天飞翔的路径制成县城城图,称为“鹤城”。鹤池,是仙鹤曾经喝水洗澡嬉戏生长的地方,约有500多立方米的蓄水量,周围碎石布道,锁链为栏杆,水从山涧注入,清澈无染,鱼儿成群结队,欢腾跳跃。

  行走在太鹤山,可谓一步一景。鹤池的上面,两棵经年的紫藤树,粗大的腾条盘绕着整个亭,细叶繁茂,把整个花架遮得严严实实,密不透缝隙。暮春时节,正是紫藤迎风吐艳之时,只见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坐在紫藤花架亭下,感受着紫色的浪漫,让人驻足不前。

  太鹤山的古松,使这方山变得灵秀温婉,生机盎然。一棵棵参天奇松从容挺拔,华盖如云,蓊郁苍翠,分散在山体的各个空间,大多都有上百年的树龄。日影从粗壮的枝条和浓密的松针间钻进来,金色的光亮影影绰绰散发在绿荫间,恍然让人走进了一幅山水画中。在太鹤山中,像这样具有百年以上的松树就有200多棵,它们形态各异,或迎客,或傲立,或抱石,或鹤舞,有的则宛如巨龙出山,或蜿蜒而动,或直插云霄。写满了自然的神秀和造化,绘尽了大地的灵气和精华。

环翠孕秀

  凡是有灵山秀水的地方,就少不了有寺庙。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的“环翠寺”,黛瓦黄墙,香雾缭绕,宁静淡远,让人有种超然的空灵韵致之感。这就是太鹤山的第四景“环翠孕秀”。

  “环翠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屡毁屡建。这座经历过兴衰荣枯的寺庙,如今早就褪去了曾经的沧桑痕迹,变得焕然一新,寺庙内有着众多僧人吟诵诗经,梵音在幽静的太鹤山中回荡着,向我们传递经卷里慈悲和禅意。大门上面牌匾上“环翠堂”三个字,是北大教授、书法家楚图南所题。堂前的那副楹联“石试剑井炼丹天下名山堪占一,亭藏经松巢鹤邑中盛景实无双”,是著名书法家王遐举所题。名人的题字让这方灵秀温润的山更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太鹤山是典型的低丘地貌,主峰海拔只有144米,山坡露岩广布,怪石随处可见。这些黑褐色的奇石以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组成,因地壳运动导致花岗岩抬升,山上的岩石形状奇特,有混元峰、公鸡岩、孝顺岩、迎客岩等奇石怪岩。如此多的奇石,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挥毫泼墨、吟诗作对的空间,给这座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太鹤胜迹”,这四个字雄浑刚健,气势磅礴,是沙孟海先生84岁高龄时留下的墨宝。那时的沙老先生,走到这里已气喘吁吁,但老先生坚持游玩了整个太鹤山,并挥毫写下“太鹤胜迹”和“问鹤亭”等墨宝。“环翠寺”左侧的石壁上的“山川孕秀”,是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先生留下的墨宝。

  前往主景混元峰的路上,一路花岗岩石阶布道,一棵巨大松树下的石壁上写着四个字“胜景在前”,这是我国近代著名书画家陆俨少先生留下的墨宝。老先生来太鹤山游玩时,年事已高,走到这里已精疲力尽,他没能到太鹤山主景混元峰,在这里憩息等待他的夫人下来。夫人回来时,告诉他,前面的景色胜过这里所有的景色。后来,老先生就在此留下了这四个字,并画了一幅太鹤山水画。

望江舒啸

  从环翠寺左侧一路过去,这是太鹤山第五景“望江舒啸”。走在粗糙的花岗岩铸就的石道上,两旁的松树傲然屹立,清风过处,松声跌宕。松鼠机灵地在松树之间蹿来蹿去的,鸟声一团一团地从树上滑落,清脆婉转的鸣叫此起彼伏。

  竹林,顺着山势丛生蔓延,层次分明。几块整理出来供市民锻炼的泥地,平整洁净,竹叶遮阴,坐在竹林的石条上休息,有种肃穆清寂的气息,有种古风荡荡的味道,有种素衣芒鞋的安详。

  松树下,竹林旁,缓坡上,兰花、迎春花、茶梅、茶花、杜鹃花竞争开放,姹紫嫣红。经年的冬青树,经过时光的浸润,树干变得斑驳灰白,两旁的树叶自然形成一溜拱形的门。从此处走过去是望江亭,多年前,眼前的这些松树和樟树还没有如此枝繁叶茂时,站在这里,大半个县城一览无余。如今从树隙间望去,也能若隐若现地看到县城的高楼大厦。望江亭旁边有块像公鸡头的石头,被称为“公鸡岩”,从望江亭的左侧看去,这块石头的形状极像公鸡。望江亭建在石壁上,周围都是形状各异青褐色的石壁,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玄妙。

  在太鹤山,凡是有亭的地方,都留有名人的墨宝。“望江亭”“公鸡岩”分别是前司法部部长、书法家魏文伯和著名导演谢添题的字。

混元试剑

  太鹤山的主景“混元试剑”,是这座山的灵魂。坐在欲浮亭的石凳上小憩,亭边藤萝缠绕,密密实实,翠绿欲滴,有种飘飘欲浮的感觉。登上主峰混元峰,欣赏着这块神奇的石头,那些美丽的传说就会在心头出现。相传,唐朝道士叶法善曾在太鹤山巅混元峰下白鹤洞和丹井处炼丹,丹成试剑,将山顶巨石劈为四块,断臂宽30余米,深10余米,得道成仙,驾鹤升天,故混元峰又名“试剑石”。站在“试剑石”下,一处10余米的“刀痕”贯顶而下,气势如虹。站在“试剑石”上往下看,巨石一分为四,顶部50多平方米的巨石就像被切开的豆腐,真可谓是鬼斧神工。后人留下了“法善得道归,一剑劈四门。苍松仰天笑,喜煞山石魂”的佳句刻在石壁上。

  石头和松树旁边两只雕塑的仙鹤高低站立,展翅欲飞,栩栩如生,和传说故事交辉相印。松鹤延年!凡是爬到试剑石上,总忘不了和松鹤留影一张,抱抱松树和仙鹤,让身上沾沾仙气,希望能与天地长久相依。站在这里,可俯瞰整个鹤城,瓯江碧水东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让人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混元峰的石壁上,荟萃着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名人名家的摩崖石刻。唐代名士摩崖石刻“混元峰”。宋朝诗人刘泾题刻“清泥切石剑无迹,丹水含英鼎飞出;仙风绝尘鸡犬喧,杉松老大如人立”的《慕仙铭》,元人曹用的“遗刘处闲剑师诗”,明朝的石刻“长松介石”,青田先贤陈慕华所题的“烟雨松鹤”,爱新觉罗·溥杰题的“白鹤洞”……太鹤山的摩崖石刻有50多处,有题名、题诗、刻像三种,正楷、行书、草书、篆书等书体兼俱,收藏古今名人的墨宝近200多幅,这是一处文化底蕴积淀很深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明清期间,太鹤山先后设有混元书院、瑞龙书院、心极书院、正谊书院等,培养熏陶了许多文人雅士。混元峰东南面的石壁上蓝色的观音画像,高约3.8米,宽约1.6米,刻像清晰,珠冠锦袍、宝相庄严,仪态万方,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栩栩如生,落款是“闽弟子郑奎光书”。这个画像与普陀山杨枝寺的杨枝观音像很是相似,在我省也是非常罕见的。试剑石下的石洞,传说是仙鹤栖息的地方。

滴露点易

  从试剑石往东南面下来,是太鹤山八大景观之七“滴露点易”,这个亭称之为 “点易亭”。“清溪古道士,读易混元山;山中松子粒,几代成苍颜;观化复何已,只鹤骑上天。”这是清代学者端木国瑚的诗句,这个亭是为纪念端木国瑚而建的。端木国瑚是青田太鹤山麓人,清道光年间进士,一生著作无数。

  “点易”有很多种意思,端木国瑚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精研《易经》,著有一部很有名的书《周易指》。因精研《易经》,又有很高造诣,后人为纪念他,而建亭为“点易”。人们认为太鹤山是让读书的人静读的地方,因端木国瑚也曾在这里读过书,会受到点化,变得聪明,学业亦将大长进。所以很多人都把孩子带到这里,受点化。这里有当代已故书画家谭建丞写的“长松露下研周易,高石霞分比叶师”的诗句,浙江书法名家商向前写的“松鸣鹤舞”的牌匾,及书法家郭仲选所题“回顾风烟入怀里,一湾溪水抱沙丁”的楹联。

  “点易亭”之上有一孝顺石,这是太鹤山又一经典景观,来太鹤山游玩的客人,都会到这里欣赏这块奇石。这块二十多立方米的石块上,上面还有一块三立方米的石块顶在上方,从远处望,有摇摇欲坠之感,爬上去细看,两石衔接处有浮土,似乎一不小心去触动上面的石头,它就会滚下来,但一般人是推不动它的。据传,只有孝顺的人去推石头,石头才会动,不孝顺的人去推,石头纹丝不动。从古至今,听说有两个人推动了这块石头,一个是本地人,住在担水巷,以挑水养活他母亲,另外一个是外地人,不知姓名。到这里检验自己是否孝顺的游人很多,不管传说是真是是假,这里俨然成了孝道的“试心石”。

  孝顺石旁,古松密集,奇石堆积,它们形态各异,有古松盘于奇石的,有奇石倚伴古松的,石壁上有两幅题字,“抚松石”“松扶石”“石抚松”,把太鹤山古松和奇石相依相映写得妙趣横生。其中“抚松石”是明代崇祯年间时任青田知县杨文骢所题。杨文骢工书善画,知乐能词,官至兵部右侍郎,又任浙闽总督。后清兵入关,他败退蒲城,不降而死。著名戏曲家孔尚任剧作《桃花扇》中,就有杨文骢的原型。喜欢写生的画家,常在此处以古松奇石为背景,一幅气韵横溢的写意山水画把古松的生机和活力、动感和幽静,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已成为画家们的乐园。 

抚松听涛

  太鹤山上,树木生长不了的地方就是石壁。有一缓坡石壁上,写着“装点关山”四字,是“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将军在1983年为太鹤山题的字。1935年冬月,粟裕、刘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横刀立马、浴血奋战,率领红军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工农红军挺进师一部于当年从永嘉到达青田万山,革命烈火在万山熊熊燃起,粟裕带领的红军在浙西南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晚年,粟裕将军不忘曾经在浙西南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挥毫写下了“装点关山”来纪念那段历史。

  亭台花架是太鹤山另一特色,一座不到13公顷的山上有亭台花架十余座,它们的造型各具特色,有八角的、六角的、四角的,有简洁古朴的,有清雅隽秀的,有红柱碧瓦的,每座亭台造型别致,别具一格,镂刻精致。每处亭台都是不同一般的景色,其中这个亭叫“听涛亭”,这是太鹤山的第八景——“抚松听涛”。“听涛亭”的牌匾是著名书画家江天蔚题写的。这里幽深静谧,倚靠在亭柱旁,听松涛起伏,鸟儿鸣叫,看花开花落,悟人生起落,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古朴,自然,静美,是这座山的本色;厚重,包容,引渡,是这座山的底蕴。大音希声,大美无言。美景就在我们眼前。它是静默的,并不高声喧哗;它是笃定的,从容看着岁月变迁。

责任编辑:钰龙 文章页数:第[1]页 
 ○ 新闻评论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保留你的昵称)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本页手机二维码↓

①手机/平板扫描打开即可
阅读本文。②在微信中:发现→扫一
扫,打开,点击右上角的 ... 可将
本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级分类列表
鹤城新貌
其它风光
站内文章搜索





本类阅读排行
·可爱的家乡-青田
·鹤城新貌-欧华热线2005版...
·青田火车站
·塔山大桥-欧华热线2007版
·鹤城全貌-欧华热线2003版
·鹤城全貌(2)-欧华热线20...
·鹤城新姿-2011版
·鹤城新貌-欧华热线2005版...
·太鹤八景:传承青田生态人文景...
·鹤城一角-2004
贊賞鈺龍網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