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热议“常回家”立法
2012年07月12日
隔洋尽孝:这题目好难
近日,关于正在修订和审议的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中,将对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条款写进法律一事引起广泛热议。围绕着子女应常回家看看这条温情的规定是否适宜入法、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引发舆论热议。而这一话题也蔓延到了旅居海外的华人,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中,他们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多数身在海外的子女都为不能就近照顾国内的父母而心怀愧疚,但谈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大都道出自己的矛盾和无奈:自己在国外奋斗多年,事业和家庭都在国外,放弃一切回国照料父母不太现实;而将空巢父母接往国外,也远非解决问题的良策。除了子女因工作忙碌常常无暇顾及父母之外,已在国内生活大半生的父母也很难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里老有所乐、颐养天年。更何况,中国传统叶落归根的思想也让许多老人难离故土。常回家看看这一项立法,对华人来说却是情牵两地。
热议
不愿欲养亲不待
来自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按国际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超过10%的标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内60岁以上老人很多是空巢老人。常回家看看对他们和他们远在外地甚至外国奋斗的孩子来说,都是奢侈品。全国老龄办指出,随着人才在全国范围甚至国际范围的流动,今后国内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延长。
另一项关于海外华人数量的统计:2011年的统计显示,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这意味着,大量的留学生成为移民,定居海外。
可以说,常回家看看入法与否,既是一项关乎1.85亿老人的立法,又是关乎远离国内父母的海外华人的立法。
任教于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院经济学的姚教授,今年春天刚回国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并料理了后事。清明节时,他专门写了一篇怀念父亲的长文,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