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欧华新闻

青田人的歐洲移民縮影:他如何靠開中餐館在捷克落地生根?

作者:劉郁葶 来自:欧华热线 时间:2023-11-11

青田人的歐洲移民縮影:他如何靠開中餐館在捷克落地生根? 那天在新北京,我看見青田人的移民簡史、移民者背後的辛勤血淚、東西方文化的衝撞,以及新移民的自我認同。這間中國餐館,不僅為捷克人帶來亞洲餐點,也撐起一個移民家庭的生計,讓外來者在異國扎根,長出自己的模樣。

在捷克生活,每當我想念家鄉菜時,都會去「中國餐廳」。疫情前,布拉格曾有間由台灣人經營的「HOJA POT 喝呷霸」,但在它結束營業後,只剩中國餐廳提供的菜色是最貼近家鄉味的地方。

相較捷克本土餐點,中國餐點經濟實惠,每道餐價格普遍落在 100 到 200 克朗(約 140 到 280 台幣),對外食者而言不算是太大的負擔。

我的宿舍位在布拉格六區,附近有間中國餐廳名叫「新北京」(New Peking)。新北京老闆王偉勇見我常來,對我特別親切,也知道台灣的口味較為清淡,每次都會跟廚房說:「這單是台灣人點的,少放點鹽和醬油。」

在捷克多數開餐館的中國人來自青田縣。圖為一間在布拉格取名為「台灣飯店」的中國餐廳。圖/劉郁葶 提供

青田人的歐洲移民史

在一個悠閒的午後,新北京內沒有多少客人,老闆於是和我分享他來捷克打拼的故事。王偉勇與多數在捷克開餐館的中國人一樣,從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浙江青田來。王偉勇解釋,這意思是青田山多、田少,是個很難生存的地方,使得許多青田人只能往外跑。

事實上,青田人到海外打拼的歷史悠久。大約自清初開始,當時的青田人多為販賣青田石器的商人,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青田縣約有 2,000 人應徵勞工兵(Chinese Labour Corps),負責為協約國(英、法等國)提供後勤勞力,如搬貨物、挖戰壕、翻譯等,並在戰後定居歐洲。1980 年代末,由於義大利、西班牙與法國多次放寬非法移民政策,使得青田華僑在這些國家的人數增長許多。

根據 2015 年的一項<統計,如今來自青田的海外華僑人數高達 32 萬人,分布在世界 121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達 90% 的華僑居住在歐洲。而在捷克,目前約有 6000 至 7000 名中國人長居於此,其中又以青田人居多,甚至有「捷克青田同鄉會」。

王偉勇解釋,在捷克的中國人大致能分成 2 類:「開餐館的大多數都是青田人,做貿易的大部分是溫州人,因為溫州人有工廠。」這也無怪乎,當我一連問了 4、5 家中餐館的老闆來自哪個省份,他們皆異口同聲地回答:「青田」。

位在布拉格六區的中國餐廳「新北京」已開業 20 多年。圖/劉郁葶 提供

屹立不搖的新北京

回憶自己的移民經歷,王偉勇分享,自己 15、16 歲時開始打工。不愛讀書的他,堅決不唸高中,義無反顧地跑去鄰近的溫州皮鞋廠工作。當時雖領著不錯的工資,但王偉勇總覺得打工不是長遠之計,因此跑去和批發商學習經商。後來對經商有點頭緒,他於是寫信給瑞典的舅舅借錢。「我舅舅信沒回給我,直接叫我去辦護照,買一張飛機票過來。」

1997 年,那年他 20 歲,買了張單程機票到瑞典。王偉勇進入舅舅經營的中國餐廳工作,花 3 個月的時間打磨廚藝。後來從舅舅那得知,當時的捷克更容易辦理居留證,於是來到捷克投靠親戚。不過 1990 年代末的捷克政局動盪、社會秩序混亂,警察臨檢時還會搜刮他們的錢財,他回憶那時每次遠遠看到警察都要先把錢財藏好。幸好,2000 年後的捷克社會趨於穩定、經濟起飛,便再沒有遇過類似情況。

在王偉勇的努力下,他經營「新北京」已 20 多年。他說,布拉格市區的中國餐廳相當競爭,多數店面開不久後又關了,眼看他人樓起樓塌,只有「新北京」20 多年來仍屹立不搖,說話的語氣充滿自豪。這些年,他也在捷克娶妻生子,和同樣從中國來捷克打拼的老婆育有一男一女。

新北京的捷克文菜單。圖/劉郁葶 提供

王偉勇的經歷,真實地呈現捷克第一代華僑的縮影。許多中國人從上世紀 90 年代來到歐洲,藉由投親靠友、擺地攤、註冊公司、在中餐館打工等方式留下。經過多年考驗,部分華僑逐漸累積積蓄,和親戚、同鄉合資開店,工作穩定後娶妻生子,過著安穩的生活。

為調整為符合捷克人的胃口,中式料理以肉類為主,僅炒些許青菜。圖/劉郁葶 提供

中式飲食在地化

聽完王偉勇分享自己移民來捷克,靠著開中餐館在這裡落地生根的經歷,我不禁開始好奇,捷克與中國的飲食文化差異大,中國餐點又該如何打入捷克市場,才能符合捷克人的胃口呢?

王偉勇分享,最初開餐廳時,他仍採用傳統的中菜料理方式,在餐點中加入大量蔬菜,但後來他觀察:「捷克人很愛吃肉,不太愛吃菜」,用完餐的餐盤往往留下許多高麗菜與紅蘿蔔。

為了減少食材浪費,王偉勇將餐點進行調整,改以肉類為主,些許青菜為輔的方式,提供像是香酥雞飯、香酥鴨飯、蝦仁炒飯、雞肉炒麵等餐點,皆深受捷克人的喜愛。另外,新北京也提供「中西合璧」的餐點,例如「蝦捲配薯條」,以符合大眾胃口。

老闆表示,由於餐廳競爭愈趨激烈,多變的菜色才能持續吸引顧客前來,因此除了中菜,也引進日式、泰式、越式等料理。王偉勇觀察,捷克雖是內陸國家、不靠海,但捷克人愛吃生魚片,因此「壽司」也是店內的熱門餐點之一。不過,這些「在地化」的壽司,與傳統壽司不同,為迎合歐洲人的喜好,壽司中會加入口感扎實的「酪梨」,取代我們習以為常的小黃瓜。

不僅如此,新北京的菜單上還有泰式綠咖哩、越南河粉與越式春捲等選項。比起說是「中餐館」,更像是「亞洲複合式餐廳」。在捷克各家中國餐廳,也經常能看到「亞洲料理匯聚一堂」的現象。

在捷克的壽司中常出現口感扎實、味道濃郁的「酪梨」。圖/劉郁葶 提供

東西文化下的教育

雖已在捷克定居多年,但王偉勇表示:「東西方文化還是有很多不一樣。」他分享,曾經有來新北京的捷克人,和舊情人巧遇,一年沒見,女方帶著新男友、男方帶著新女友出現,雙方自在地打招呼與擁抱,坐下來一起吃飯。王偉勇看了相當驚訝:「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簡直就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會想說換間餐廳好了,太尷尬了。」

觀察到東西方文化在感情觀上的差異,談起對孩子的情感教育時,王偉勇還會向孩子各別分析「嫁娶中國人與歐洲人的好處」。他認為,中國人個性矜持,歐洲人性格開放;嫁給中國人家庭穩定,嫁給歐洲人生活多彩。但相對來說,東方人似乎更努力維持伴侶關係,西方人則更重視個人感受,雙方容易因種種原因離婚,從此分道揚鑣。

此外,身為移民,其中一項最常被提起討論的議題便是「自我認同」。王偉勇說他並不想單方面地灌輸孩子意識形態,而是希望他們自己感受。他分享,兒子在學校時,曾因捷克同學叫他「中國人」而生氣反駁:「我是捷克人!我在這裡出生的!」

成排的兵馬俑。圖/lapas77@Shutterstock

王偉勇說,兒子一直到回中國參加夏令營後,才對自己是捷克人的想法改觀。當時的夏令營在西安舉行,看到成排的兵馬俑與雄偉的西安城牆陳列在自己眼前,王偉勇的兒子開始以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對中國的認同感大幅提升,轉而認定自己「只是在捷克生活的中國人」,也不再和當地孩子爭辯「他是中國人」的指稱。

那天在新北京,我看見青田人的移民簡史、移民者背後的辛勤血淚、東西方文化的衝撞,以及新移民的自我認同。這間中國餐館,不僅為捷克人帶來亞洲餐點,也撐起一個移民家庭的生計,讓外來者在異國扎根,長出自己的模樣。

责任编辑:钰龙 文章页数:第[1]页 
 ○ 新闻评论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保留你的昵称)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本页手机二维码↓

①手机/平板扫描打开即可
阅读本文。②在微信中:发现→扫一
扫,打开,点击右上角的 ... 可将
本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级分类列表
环球财经
欧华新闻
匈华新闻
青田新闻
天下华人
西葡新闻
文史其他
外媒参考
站内文章搜索





本类阅读排行
·匈奥高校今年首次来渝招生学费...
·百余名中国投资移民入境希腊时...
·欧洲街头集体裸体行为艺术照
·意大利移民更偏爱中北部小城市
·欧洲六国华人生存状态扫瞄
·一言难尽:华人女性在海外的4...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不再把匈牙...
·中荷联姻有喜有忧:跨国婚姻需...
·2019布达佩斯房价涨幅全球...
·欧盟将禁旅客带入肉奶制品
贊賞鈺龍網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